中藥材品種很多,想要選擇管理簡單又能賺錢的品種相對來說比較困難,比如說氣候,土壤,南北的差異對品種選擇影響很大,所以種植中藥材想要選擇好的品種要因地制宜根據自身情況出發,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哪些條件對中藥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一、氣候對中藥材生長的影響
氣候是影響中藥材生長的中藥一環,南北差異,海拔差異,每個地方都能產出不同的地道藥材,江油附子、河南鐵棍山藥、山西內蒙的黃芪、東北的鹿茸人參、寧夏的枸杞、云南三七重樓、這些都是地道的產區藥材比較適合這些地方生長,種植也比較容易,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地方適合種植什么藥材,我們可以免費指導,自己選擇不容易找到好品種。
二、天氣對中藥材生長的影響
中藥材的好多品種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.長期干旱,暴雨洪水,雪災,地震等各種極端天氣,對世界各地的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,同時也影響著我國中藥材好多品種的價格變化.比如像三七的高價,就是因為主產地云南的連年干旱而形成的.氣候的變化也容易產生疫情,也同樣影響著中藥材的價格變化,像2003年的薩斯病毒造就造就了好多中藥材品種的"天價"行情.土壤對中藥材生長的影響
三、土壤對中藥材生長的影響
土壤是中草藥種植的基礎,發展種植中草藥,必須不斷提高土壤肥力,創造良好的土壤結構,改良土壤性狀,使土壤中的水、肥、氣、熱得以協調,利于中草藥生長發育,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。土壤主要通過土壤肥力,土壤組成,土壤質地,土壤酸堿度,以及合理利用土壤等方面影響著中草藥的栽培。
土壤肥力
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肥力。水、肥、氣、熱是組成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,四者相互聯系,相互制約。衡量土壤肥力高低,要看每種肥力因素的配比是否合適。因此,在生產上為土壤創造良好的水、肥、氣、熱條件,滿足中草藥生長發育需要,是獲得優質高產的保證。
土壤組成
土壤是固體、液體和氣體三相物質組成的一種復雜的自然體。固體部分為礦物質、有機質和微生物,液體部分為土壤水分,氣體部分為土壤空氣。土壤水分和空氣存在于土壤孔隙中,三者相互聯系,相互制約。
任何一種土壤,都不是單純由一種礦物質顆粒組成,常常是由各種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搭配組成。含粗粒多的為沙土,細粒多的為黏土,粗細適量的為壤土。不同質地土壤,對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所需水分和養分的供給也不盡相同。
(1)沙土。土壤顆粒組成較粗,沙粒含量50%以上。土壤通透性好,宜耕作,但保水保肥力差,溫差大,容易發生干旱。此類土壤適宜種植北沙參、仙人掌等。
(2)黏土。黏粒含量80%-100%。由于含細小黏粒多,土壤通透性差,土壤結構細密,耕作阻力大,但保肥保水力強,肥效持久。一般不適宜中草藥種植。
(3)壤土。此類土壤的性質介于沙土與黏土之間,其通透性、保水保肥和耕作性能都很好。壤土是中草藥栽培的理想土壤,適宜種植多種中草藥,根及根莖的藥用植物更宜在壤土中栽培。
土壤酸堿度不同,適于中草藥種植的種類也不相同。酸性土壤(pH<7)適于種植肉桂、檳榔、黃連等,堿性土壤(pH>7)則適于種植甘草、枸杞等,而中性土壤(pH=7)則適于大多數中草藥生長。在生產上,一方面要根據中草藥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進行合理的田間布局,另一方面也可采取農業措施改變土壤酸堿度,以適應中草藥生長發育的需要。
選地與整地
中草藥種類很多,生長習性各不相同,必須按其生長特性選擇適宜的土壤進行種植。絕大多數的中草藥喜在結構良好、肥沃疏松、便于排灌、呈中性反應的壤土和砂壤中土生長。選地時除考慮中草藥對土壤的要求外,還應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制定,充分利用宅旁、山坡和零星土地進行種植。土壤耕作能夠改良土壤結構,增強保水保肥能力,促進風化,調節土壤肥力,消滅病蟲和雜草,為植物生長和發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。土壤耕作包括翻地、整地、作畦(壟)等。深翻土地是增產措施之一,尤其是對栽培黨參、牛膝、白芷、黃芪、沙參、山藥等深根性中草藥更為重要